众弟子问孔子:《寻隐者不遇》中的数据合规观
发布时间:2022-03-15
文 | 黄春林 汇业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
寻隐者不遇
——(唐)贾岛
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(一)
子路:老师,很多古诗都是指名道姓,例如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等,姓名、时间、地点、事由等全部明文,为什么贾岛老弟这首诗如此隐晦?
子曰:你有所不知,贾岛老弟这是故意为之,说明他及古人都很注重个人信息保护,不会轻易泄露个人隐私,充分体现了他们良好的数据合规观。
子路:何以见得?
子曰:你看此诗背景信息中可能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及隐私,例如人物姓名、位置信息、人物关系、行踪轨迹等,但都作了特别处理。
(二)
子路:学生愚钝,请老师明示。
子曰:首先,你看题目上用的是“隐者”,没有指明是谁,充分说明作者注意保护别人隐私。
冉雍:他是怕他老婆知道了吧。
孔子白了冉雍一眼,继续曰:其次,作者交代了匿名化的位置信息“松下”,却没有准确交代是“五棵松”还是“七颗松”这个具体位置。
子路:确实,否则网红播主们都要上门去找他做直播了。
孔子点了点头,继续曰:再看“问童子”,作者没有具体说问“狗蛋”、问“翠花”,而用“童子”代指。
子路:那请问老师,“童子”是去标识化还是匿名化?
孔子挠挠头接着曰:愚以为是匿名化,如果用“童子0031号”可能就是去标识化了。
(三)
曾参诘问:老师,不知学生当讲不当讲,我认为您的分析有些牵强,这里其实有个数据合规bug。
子曰:嗯哼?
曾参:我觉得这里的“松下”是人名,例如“松下幸之助”、“松下老先生”。而且,更致命的bug是,这里的“童子”还暴露了主人公的生理信息……
子曰:给老子滚粗!
(四)
子路:老师不用理那孙子,我们继续。那下一句童子的回答“言师采药去”似乎就不那么数据合规了啊。
子曰:确实。一个“师”字暴露了“好友关系”, “采药去” 披露了他师父的“行踪轨迹”,这些都是敏感个人信息啊,按照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,对外提供个人信息、处理敏感个人信息,都要经过单独同意啊。不过,童言无忌啊,当然也暴露了当时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还任重道远。
冉耕插话:我觉得未必,古语道‘少儿不打诳’,这句诗是为了体现当时诚实、好客的淳朴民风,又如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
子曰:也可,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后面两句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,也说明童子并非完全没有数据合规意识,在作者的一再追问下,童子三缄其口,只给了“此山中”、“云深处”这些模糊的位置。
(五)
子路:老师,我大胆假设下,如果这首诗写的是居委会大妈去给“隐者”做疫情流调,童子这样回答合规吗?作者这样的诗句是不是有鼓励大家隐瞒旅居轨迹的嫌疑?
子曰:何以如此假设?
端木一旁插话:我觉得子路假设有理,诗人贾岛向来不遵守“隔离政策”。据历史记载,贾岛原来是个和尚,法号无本,当时洛阳有命令“禁止和尚午后外出”,但是贾岛不但不遵守,还作诗发牢骚,也因此才被被韩愈发现其才华。
孔子对端木有些另眼相看,继续曰:若如此,隐者逃避隔离拒不配合流调,童子帮助他人隐瞒轨迹,根据《刑法》、《传染病防治法》、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等规定可能是要吃牢饭的,大家且不可取。
子路: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不是说提供个人信息要经过隐者同意吗?
子曰: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十三条第(四)款规定了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可以不经同意。
(六)
子反问:大家想想,该诗中还有哪些数据合规问题?
颜回抢问:老师,“采药去”算不算个人医疗健康信息?
子曰:不算。大家记住,“个人金融信息”“个人医疗/健康信息”这些都是有场景和主体要求,一般只有金融机构、医疗/健康机构在相关业务场景中的信息才属于,而不能仅凭字面理解。
季路再问:老师,作者真想遇隐者话,为什么不用手机GPS定位?
子勃然:你去教室外面站着!
子贡还问:老师,为什么作者三问童子,童子就不问问作者是谁呢?老师不是常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嘛。
子曰:估计山口装了人脸识别设备,来者何人何事,童子了如指掌。
子贡:何以见得?
子曰:此诗灵魂在“推敲”。
(七)
子路:老师,以你的才学,推断隐者什么身份?
子曰:估计是中概股投资者,人生不如意,退隐江湖罢了。
子路:何以见得?
子曰:上周医药股大涨,“采药去”预示着他转战炒医药股了……